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

她比谢芳还美,抢徐玉兰的风头,后与演员丈夫离婚,现状如何?

在越剧那片绚丽多彩的艺术苍穹之下,有这样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 —— 曹银娣,她用惊艳的扮相、精湛的演技,在舞台与荧幕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。戏迷们对她赞不绝口,直言她无论是扮花旦还是小生,那份独特的美都能在一众演员中脱颖而出,成为最夺目的存在。贫寒少年,叩响越剧之门1939 年,上海浦东的一个贫寒角落,曹银娣呱呱坠地。彼时,家境的窘迫如同冬日的寒霜,紧紧包裹着这个小家。破旧的房屋,四处漏风,每到雨天,屋内便是大盆小盆接着雨水,滴答作响。但生活的困苦并未磨灭家人对美好的追求,父亲对越剧的热爱,宛如黑夜里的一盏灯,照亮了曹银娣幼小的世界。夜晚,昏黄的灯光下,父亲总会哼起几句越剧唱腔,那婉转悠扬的声音,轻轻飘进曹银娣的耳朵里,像一只温柔的手,撩动着她的心弦。久而久之,越剧的种子在她心底悄然种下,生根发芽。1954 年,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培训班招生的消息传来,如同一道曙光,让曹银娣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。怀揣着紧张与期待,她踏入面试现场。环顾四周,竞争者们或是有扎实的戏曲基础,举手投足间已有几分韵味;或是身姿婀娜,面容姣好,自带一股灵气。曹银娣心中不禁打起了鼓,自己毫无基础,能行吗?然而,命运似乎格外垂青这个怀揣梦想的女孩。招生老师的目光在人群中一扫,瞬间被曹银娣吸引。只见她站在那里,身姿高挑修长,如同一株挺拔的白杨,素颜的脸上,眉眼如画,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灵动劲儿。老师心底当即有了决断:这孩子,假以时日,必能在越剧舞台上大放异彩。就这样,曹银娣被破格录取,开启了她梦寐以求的越剧之旅。进入培训班后,曹银娣深知机会来之不易,一头扎进花旦表演的学习中。晨光熹微,她便来到练功房,对着镜子,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手眼身法步,一个眼神,要练到顾盼生辉;一个手势,要做到柔美婉约。休息时间,旁人都去放松嬉戏,她却独自坐在角落,捧着剧本,仔细琢磨角色的性格特点、情感变化,沉浸在角色的世界里无法自拔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随着学习的深入,她主演的越剧《拾玉镯》和《盘夫》登台亮相,舞台上的她,扮相明艳动人,唱腔婉转清脆,一颦一笑、一招一式都拿捏得恰到好处,赢得台下阵阵喝彩,初绽光芒的她,逐渐积累起登台经验,也为日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。1959 年,曹银娣从培训班毕业,顺利被分配到上海越剧院实验剧团,前方,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征程。华丽转身,绽放耀眼光芒初到剧团,曹银娣主攻花旦,本以为会沿着这条道路稳步前行,没想到,剧团的一个决定,让她迎来了全新挑战。彼时,团里小生稀缺,演出安排一度陷入僵局。领导们几经斟酌,将目光投向了曹银娣,希望她能改学徐派小生,挑起剧团的大梁。这一转变,无疑是一道难题横亘在她面前,旦角与小生,从表演风格到唱腔技巧,都有着天壤之别。但曹银娣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瞬间被点燃,她咬咬牙,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重任。也是在这时,她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 —— 徐玉兰。拜入徐玉兰门下,曹银娣开启了艰苦的学习之旅。每日,她跟着师父,从最基础的小生台步练起,一步一步,稳扎稳打,脚下的练功毯都被她踏出了痕迹。唱腔练习更是严苛,为了掌握徐派小生独特的韵味,她常常在练功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,反复哼唱,直到嗓子沙哑,喝口水润润喉,又接着练。除了技艺,对角色内心世界的理解也至关重要。每拿到一个小生角色,她都会查阅大量资料,了解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、人物性格,力求将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。1962 年,机遇悄然降临。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出品越剧电影《红楼梦》,曹银娣有幸参演,饰演 “琪官” 一角。这本是个戏份不多的角色,却成了她演艺生涯的关键转折点。拍摄前夕,却发生了一场小风波。化妆师按照惯例,怕配角抢了主角风头,故意将曹银娣化得容貌平平,毫无特色。导演岑范一眼看去,不禁皱眉:“这‘琪官’怎么变得如此难看?” 了解缘由后,岑范果断拍板:“琪官本就是极为俊美的人物,就按曹银娣原本的样子化妆。”电影上映,仿若一颗重磅炸弹,瞬间在大江南北掀起热潮。曹银娣饰演的 “琪官” 一出场,便惊艳四座。她身姿挺拔如松,一袭古装扮相,眉如远黛,目若星辰,举手投足间,尽显儒雅风流。那几句简短的唱词,从她口中唱出,字正腔圆,韵味十足,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。一时间,观众们为了看她这短短几分钟的表演,反复走进电影院,甚至有香港观众,痴迷到看了三十多遍。曹银娣凭借 “琪官” 一角声名鹊起,风头竟盖过了师父徐玉兰,戏路也自此大开。次年,香港长城影业公司筹拍越剧影片《金枝玉叶》,曹银娣再次被选中,饰演重要角色 “五哥”。影片在香港公映,引起巨大轰动,她的名字,在越剧界愈发响亮。然而,这还只是她辉煌的开端。1964 年,电影《舞台姐妹》开拍,曹银娣迎来了又一个演艺高峰。初次涉足影视圈,她内心满是忐忑,面对镜头,手脚都有些不知如何安放。但在谢晋导演的耐心引导下,她逐渐找到了感觉。镜头里的她,将邢月红的单纯懵懂、软弱无助,以及后期在经历种种磨难后的醒悟,演绎得丝丝入扣,仿佛她就是邢月红本人。电影上映后,曹银娣彻底红遍大江南北,成为家喻户晓的越剧明星,而与此同时,爱情也悄然降临。情起情落,坚守越剧初心拍摄《舞台姐妹》期间,命运的红线悄然牵起。在食堂打饭的间隙,曹银娣总会碰到一个叫袁岳的电影演员,两人目光交汇,微微一笑,简单的寒暄,如同石子投入心湖,泛起层层涟漪。一来二去,情愫暗生,他们开始恋爱。彼时,袁岳因工作需要长期驻扎南京,异地的距离并未冲淡他们的感情,反而让这份爱愈发炽热。他们靠鸿雁传书,倾诉思念,偶尔相聚,珍惜每一分每一秒。1965 年,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,婚后不久,儿子的诞生为这个小家增添了几分温馨。然而,命运的风云变幻总是让人猝不及防。1966 年,特殊年代的风暴汹涌来袭,文艺界首当其冲,曹银娣的演艺事业瞬间遭受重创。一夜之间,她被剥夺了登台演戏的权利,曾经闪耀在舞台上的光芒被无情扑灭。她被下放到农村,开始了艰苦的劳动生活。清晨,天还未亮,她便随着生产队出工,挑起沉重的水桶,往返于河边与农田之间,肩膀被压得红肿,双手磨出了血泡,又渐渐结成厚厚的茧子;烈日炎炎下,她弯着腰,在田间插秧,汗水湿透衣衫,顺着脸颊滑落,滴进泥土里。曾经那双手,在舞台上轻盈地舞动水袖,如今却布满了伤痕与沧桑。无数个夜晚,她躺在简陋的床铺上,望着漆黑的屋顶,脑海中浮现出舞台上的辉煌时刻,泪水悄然浸湿枕头,满心的无奈与辛酸。但在这黑暗的岁月里,袁岳宛如一盏明灯,始终坚守在她身旁。他深知曹银娣内心的痛苦,每次见面,都会紧紧握住她的手,轻声安慰,给予她力量与勇气。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她,袁岳主动申请调动工作,想尽办法缩短与她的距离。这份不离不弃的陪伴,如同冬日暖阳,温暖着曹银娣的心。随着时代变迁,生活逐渐重回正轨,可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。曹银娣性格细腻敏感,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追求,闲暇时,她喜欢读读书,品品茶,琢磨一下新的表演技巧;袁岳则生性豁达,神经大条,工作之余,对生活琐事不太在意。这种性格差异,在特殊时期被忙碌与苦难掩盖,可一旦生活平静下来,矛盾便如春笋破土。日常的柴米油盐,生活习惯的不同,对未来规划的分歧,让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。经过无数次争吵与磨合,双方都疲惫不堪,最终,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,他们选择了和平离婚,儿子跟随曹银娣生活。离婚后的曹银娣并未被打倒,反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越剧事业中。她毅然转拜陆锦花门下,转型成为 “陆派小生”。此后,她以全新的身份活跃在越剧舞台上,《孟丽君》《汉文皇后》等剧目中,都能看到她精彩绝伦的表演。她用细腻的表演、动人的唱腔,再次征服了观众,赢得了无数掌声与尊重。暮年余晖,传承越剧薪火时光匆匆,如白驹过隙,曹银娣步入了晚年。儿子留学澳大利亚后,在当地成家立业,多次劝说母亲前往澳洲共享天伦之乐。曹银娣站在熟悉的街头,望着周围熟悉的一切,心中满是眷恋,她深知,这片土地承载了她的一生,她离不开,也不想离开。虽儿子不在身边,但曹银娣的生活并不孤单。退休后的她,转身投入到越剧传承的事业中。她广纳门徒,将自己一生所学、所悟,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。练功房里,她手把手地教徒弟们唱腔、身段,一个眼神不对,她会耐心纠正;一个动作不到位,她会反复示范。看着徒弟们一天天成长,逐渐在越剧舞台上崭露头角,她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。如今,曹银娣早已远离了舞台的聚光灯,但她为越剧付出的一切,都如同璀璨星辰,照亮了越剧发展的道路。她用自己的一生,诠释了对越剧的热爱与执着,那份坚守,将永远被铭记在越剧的历史长河中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